2010年11月28日星期日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唐装与旗袍 (伍)

旗袍
华族传统服装,除了唐装之外,还有一个专属女性的“旗袍”。旗袍是专门属女性衣着,其在本地受推广及拥护情况虽然会比唐装好一些,会被多数的华人女性所推崇,但是比起其他种族对他们自己传统服装的热衷,咱们华人在这一环显得还是相当的“有待进步”。

旗袍起源于满族服饰,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上海。 旗袍 为中国民国时期中国妇女开始穿着的一种带有传统风格的长衫。其式样从满族妇女的袍子改制而成,满族也称旗人,故称旗袍。

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特征,其特征为: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不过,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一种能很好体现女性曲线美的服装,用最中国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中国的服装“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华人女子身上,那种东西方审美观的完美结合、东方的神韵。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唐装与旗袍 (肆)

唐装

    “唐装”有两种解释,最自然合理的解释是“唐朝的服装”;另外一种比较牵强的解释是“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后一种说法的由来,有些“出口转内销”的味道,西方国家称“中华街”为“china town”英文发音很像“唐”于是译为“唐人街”,于是就把这些华人街的“唐人”所着的中式服装叫做“唐装”。

 
现在所谓的“唐装”其实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
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
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
和纽袢两部份组成。

东方美人与唐装
现如今的“唐装”,即是清末的中式着装风格的服装,这种服装事实上是满清马褂的延续与改良,属于满服的范畴,与“唐朝的服装”(汉服)在风格、款式上面并无丝毫相似之处。 

清皇朝的影响
康熙、雍正、乾隆,造就清皇朝强盛之三位皇帝

事实上,中国在经过了最后的帝制皇朝(清皇朝)的统治下,无可否认的是满清文化经过潜移默化后的今天也已经被认为是中国华人的正规传统文化了。目前绝大多数的国人都把这种源“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的满装马褂误认为是“唐朝的服装”。而有关“唐装”也获得国际社会上公认为象征中国人的服装,随着中国近年来的撅起腾飞,这款唐装获得了服装界相当大的推崇。华裔明星在公开场合上都经常身穿“唐装”亮相,其中最值得赞赏的尤为成龙大哥,无论在任何的大场合,总是看到他一线情愿的以华人自家的服饰唐装为主,让作为炎黄子孙的我极为感动,而这份热忱也为“唐装”在国际推广上推波助澜不少。

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唐装与旗袍 (叁)

汉服被遗忘的原因

汉族的这款式服饰制度自夏、商、周、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隋、唐、五代、宋、至明代(其中元代例外),3000多年来汉人服装的基本特征是没有大的该变。但是,一直300多年满清入主中原,建立大清皇朝后,汉族的服饰制度才崩溃。

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洲贵族统治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并以残酷的手段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这就是史称的“剃发易服”!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


 
当时孔子的后裔上书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请求保存孔府家服饰,说:“先圣为典礼之宗……定礼之大要莫于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来未曾变易……”,但却遭到多尔衮拒绝。 而今天的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非汉族传统的民族饰。

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辛亥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之后,由于人们的思想趋于西化,改穿西式服装,没有恢复汉服,所以这个传统服饰就一直的被搁置在一旁。
 
如今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一批华裔子孙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
中的优秀部分,终于又重新倡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
 
这些复兴汉服的志士们除了通过网上论坛网进行积极的推广之外,也通过各种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等传统活动来加以推广穿汉服运动。此外,这批志士们也在中国的历史浓厚的城市如北京、西安、四川、杭州、开封、苏州、扬州、沈阳、重庆、等古典文化古城,发起了穿汉服进行“成人礼”、“祭祀”等的传统礼仪活动,此外,最近还有受到更广大推崇的“汉服婚礼”,新人穿上隆重华丽的汉服,并效仿古制礼仪行婚礼,更是别开生面!让这些复兴穿汉服的活动获得了相当踊跃的响应,并且有更多的人加入了复兴汉服的运动!



这些复兴汉服者穿上汉民族服装,行民族传统礼仪,重新过上原汁原味的民族节日,藉此唤醒华人对汉民族服饰礼仪等传统文化的认识,恢复汉服作为汉族民族服饰的地位,恢复中华礼仪之邦的形象,使华人亲近华族文化,并传续文化血脉,由表及内,整合传统文化及民俗,倡导一种更具魅力、更有质量的生活方式,让中华传统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
网络上还有人提议中国汉服式的学士服


2010年11月21日星期日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唐装与旗袍 (贰)

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主要是指约公元前21世纪在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近4000年中,以华夏(汉后又称汉民族)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的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明朝,华夏(汉)民族所着的、具有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说起汉服,人们或许是一个问号,但是看过图后,人们就立刻明白了,那就是常在
中国古装电视剧中剧中演员所穿的古装。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华丽的汉服展现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看到这样的服饰,人们或许就会问:“这不就是日本服吗?为何说是汉服?”今天的华人,大多数都认为自己是汉族,可是很多人都至今还不知道自己的民族服装竟然是“汉服”。因为,人们至今只能看到这样类似款式的服饰是日本人穿的和服和朝鲜/韩国人穿的韩服,孰不知这些交领(Y字领)、右衽、深衣、以及襦裙的这些传统服装竟然是源自咱们历史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


汉服在历史中对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日本和服和韩国的韩服其实都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所产生的。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建筑工艺、律令制度等,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当时他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至今日本仍把刺绣等纺织品称为“吴服”,意为从中国的吴地(今江浙一带)传来的。初期和服为唐服翻版,之后的盛装十二单的外套华服也被称为“唐衣”(李氏朝鲜礼服外套也称为唐衣,虽然两者已经有了更多的民族特色)。和服虽由汉服发展而来,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到拥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依然保留汉服原有的影子。

日本和服

  
至于朝鲜/韩国的传统服装韩服则是在唐代时,新罗(朝鲜/韩国)与唐朝交往甚密,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李氏朝鲜中期之后韩服特别是女服朝高腰襦裙发展,同汉服区别逐渐增大,但官服,朝服,宫廷重要礼服仍一直保留较多汉服制度,并随汉服变化而变化,而现代韩服和汉服的主要不同之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也有对襟的(Y字领),而朝鲜服装的交领发展为小Y领;女服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

韩国传统韩服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唐装与旗袍 (壹)

几何时,华人的传统服装“汉服”被如今的炎黄子孙抛到九霄云外,看见偶有汉服领式(Y领式)的服装,误将之称为“日本服”,孰不知这其实是咱们华族真正的传统服饰。又曾几何时,在现代所公认象征华人服装的“唐装”,虽然所幸传承的下来,可是却常常沦落到只有在华人新年时才被少数拥护者穿起的民族服装?
中国儿童身穿汉服进行祭祀仪式。

我国是一个多元化种族的国家,每个种族都拥有着各自的传统服装,并且各自拥护着,但在许多现实情况下可以看得出,在拥护和支持传统服装一环上,国内的华族对自家的传统服装之热忱显得相当的不热衷。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却不多。”
华族是一个幸运的一个民族,因拥有者许多其他民族望尘莫及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但是至今有许多华族都把这些宝贵的优良遗产给遗弃了,尤其是传统服装。

美丽的中国女生穿汉服在公园玩传统游戏。

现今的“唐装”往往被年轻的华族子女们称之为“老土”、“老人装”、“阿婆装”(旗袍)等等,而不愿意穿它。唐装如今常常只是在农历新年时,才被一小部份的人穿起来应应节,又或者在出席某些有关华族文化活动时,偶尔会看到少数的大人有穿唐装登场。本地的华人对穿自己的传统服装的统一和普遍指数还是相当低此外,令笔者汗颜的是在不少活动场面上,一些华族男女还宁愿穿其他种族的的传统服装,而不穿自己华族原有的传统服装,让人看了心里甚是不是滋味。反而这唐装反而常常被其他友族或西方人的人士所钟爱,在一些特殊场面能看到这些象征
华族的传统服装穿在他们的身上,相反身为华族者,却没有好好的维护起自己的传统服装,说起来相当的讽刺。这些拥有现代化的“唐装”都遭遇如此的命运,更别说是更冷门、被华族所遗忘将近年的“汉服”了!

老外也尝试穿汉服

令笔者深感不解的是为何“唐装”总常被冠上老、旧、土的意识;而忽略了“唐装的美、端、华部份。事实上,“唐装”所蕴涵的魅力是极大的,它包含民族的骄傲、尊严与智慧的象征,因为“唐装”在目前来说,是国际上唯一能表现及象征华的服饰。

中国学生身穿汉服进行传统的行酒礼。


汉族,这个又被称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它的名字“华”便是来自她美丽的服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然而,时至今日,就是造这个服饰的民族,却成了把自己民族服装遗忘,甚至抛弃甚远的民族。 有许多华人竟然对汉服一无所知,这样情况荡漾着浓烈的讽刺意味 !

事实上,华族的传统服装为“汉服”。日前在报章上看到一篇“地铁惊现汉服男子”报导,让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又一心拥护中华传统服装的笔者看了相当之感触,但又感慨。感触的是这名子所持有维护中华传统服饰,愿意将被大家遗忘数百年的传统汉服再穿上,踏实的实践了复兴汉服运动;感慨的是该名汉服男子身边的群众那些冷眼笑看、视之为奇的眼神,再加上报导标题所用的“惊现”一词,让笔看了,心里还是觉得“复兴汉服运动”的路还相当长。

  

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中国风


维基百科对中国风的解释是:中国风中国中华文化的风格或风尚。中国风是建立在中国或东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国元素为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

问进入21世纪什么风最劲?我可以说是中国风强劲。
打从进入2000年起,中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民族性、文化、娱乐事业等各方面都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其势犹如蛟龙在磐石中崛起破岗而出,亦如沉睡数百载的雄狮饱眠苏醒,告诉世界曾经是世界老大的中国回来了!

21世纪仿佛是属于中国展露威风的世纪,在国际上正流行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人们称之为中国风。摘自网上百科对中国风的沁入及流广包括在平面设计、建筑、服饰、运动、音乐、电影等,无处都愿意向中国风靠拢,势如有中国风就是时尚。

21世纪以来中国风尚的文化和艺术开始再次流行于现代中国社会中,包括广告电影音乐服饰建筑等。例如:
  • 中国风广告是在广告创意中融入中国特色的剪纸、京剧脸谱、中国书法、写意画、门神等中国元素的广告。
  • 中国风或中国式建筑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采用的工艺一般为手工木艺、木雕、砖雕、石雕、彩绘等。
  • 中国风音乐是一种结合中国内涵的歌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唱法、编曲技巧的中文流行乐乐种。
  • 中国风服饰是在流行时尚服饰中加入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元素。
  • 中国风动画是以中国水墨山水风格为特色而绘制的动画。
  • 中国风电影是在西方电影(如好莱坞电影)中加入有中国特色的场景或剧情,最常见的手法有中国式建筑武术等。
在近10年的华语乐坛上,许多流行音乐也一厢情愿的注入中国风元素,从改变华文老歌;曲上编曲上编入中国古乐器(宫、商、角、徵、羽、外加文、武);在歌词上注入中国古典诗词歌赋; 加入昆曲、京剧、豫剧等。

 时光若是倒退20年前,但是谁提起中国,相信不少人们都会认为那是老土,更不上潮流,但是在亚洲的流行趋势是哈日及哈韩为主。但是如今风水轮流转,中国在经济改革开放下,成功在国际上崛起,占领2000世纪的流行风,中国风成为了象征流行的潮流。 

2010年11月7日星期日

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湖田窑。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青花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2007年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即以《青花瓷》为题。


我爱上中国风的开始应该要从周杰伦的这首《青花瓷》开始,老实说在这之前,个人并不是太欣赏周杰伦的歌,直到这首歌开始,我才对周杰伦的创作与其对中国风的执著有着全面的改观。
《青花瓷》这首歌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其编曲充满中国古韵的纤柔优美,当初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被它前奏的几个拨弦,深深的被牵引,随之所演绎诗情画意的歌词中,悄然的让人身入青花瓷的霁蓝境界。

http://baike.baidu.com/view/33124.htm中有方文山对创作这首歌词的精细解说,有兴趣者不妨细阅


《青花瓷》歌词
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据了解,《青花瓷》之歌词就曾被中国古玩收藏界出现了争议既是在“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以及“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两段歌词,其中的争议是迄今止所发现到的青花瓷没有发现带有汉隶和宋体的款的。

在听到《青花瓷》之前,我对青花瓷的了解就是,中国画上蓝色图案的花瓶,但随着《青花瓷》这首歌深深打动我之后,我就开始对青花瓷着迷,接着对中国的古文化,无一不爱,从瓷器、唐诗、玉器、书画、中国结、唐装、刺绣、盆栽,无不释手,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遇过天青与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青花瓷代表着中国 

有时回首想想,何以一首《青花瓷》就有如此大之魅力,让人越陷越深?
究竟是中国千年古文化之浩瀚魅力,还是内心中那股炎黄子孙要对自己的古文化一种归属?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这是我在不落阁中第一篇,凡事有起头,所以就用了序为此篇的名称。
我所能知道的,从古至今写得最好的“序”,是晋代书圣王羲之所写下的《兰亭序》,这篇序之所以声名赫赫,大多是在于它拥有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造诣,以至于此篇序的内容被书法造诣所掩盖。所以说啊,内容与手法究竟何者为重呢?

凡事起头难,建起这座《不落阁》是我几经思考,翻覆挣扎,在理想与感性之间斗争了将近一年多后的今天,感性终于告捷,理想在感性的压制下偃旗息鼓,说服了 自己开了这个不落阁。不落阁当然是译音自blog,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对中华古典文化的热爱与执著,将之译名作自认为相当之典雅的“不落阁”,也希望能够其 拥有日不落的谐意,促使我能够不让它落下。

事实上,促使我开《不落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希望籍此来加添我的写作“配额”。看过倪匡小说《算账》中,提及“配额”,即说,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一个“配额”。一直以来,在写作上,我总是觉得词穷,所以我就怀疑我的写作“配额”是否有限。有时学得越多,却觉得这片学海很深。曾经有一个我不认识的老先生给我一轴墨宝,上联是“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为“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啊,苦啊,听着怪吓人的,我只想好好快乐的享受生活,但是又不想自己写作配额那么快完叻,呵呵,开这里不落阁也当做是训练自己吧。希望这个不落阁给我的不会是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