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2010年岁末有感

今年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一早打开Facebook就发现有许多朋友写下了对新一年来临的展望。我自己当然也在Facebook写下了自己的对2010年岁末的感言,以及对新一年的展望。
确实,2010年对我来说发生了许多事,一些或许是小事,一些是大事,但是不论是小事大事,一旦过了也就成为了无事;还没发生的大事是无事,再大的事一旦发生过了,事后之后也就再变成了无事,所以任何事物,发生在当下的才是大事,还未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设想再多也是“无济于事”。

随着网络的广泛及使用,人们抒发心情的管道及平台的增多,从各网络平台上,不难发现许多人都对岁末及迎新的这个日子感触良多 ,毕竟是象征着一个大年的下画,随之所迎来的是充满未知的崭新一年。虽然说日子还是一样的过,2011年的每一天还是以24小时,太阳依然每天早上爬上来,月亮则还是随着天辰方位来呈现出朔望圆缺,天际各个星座的星体还是依旧循造着星轨来各司其位。日月星辰不因新年而更变,然而,唯有更变的或许只是人心。


“年”一直以来是在日期中仅次予“世纪”时日计算单位。世纪这位老大哥由于辈分太大,所以多给人人遗忘,再说不是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能够遇到世纪交接的日子。所以退而求其次,年与年之间的交接就成为了人们的在时间观念上最为重视的一环。



“一元复始”紧接着下一句为“万象更新”。一元复始出自《公羊传·隐公元年》其中载:“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始象征着新!新一年的来来临有除旧迎新的象征。人都爱新,东西用旧要换新;衣服穿旧了要更新;电脑用久了最好刷新;有时还会设想人体的器官能不能更新?(复制科技那么强了,复制一个器官应该不是妄想,呵呵)
人们对新的一年都怀着很多盼望,无非是希望新一年能够比旧年好,有更多的新气象。同时,也籍着新一年的开始,重新定位自己,让自己能够“万象更新”,当然更新的目的是为了要更好。
宋代诗人宋伯仁《岁旦》(取之网络)


宋代的宋伯仁在其《岁旦》诗中言: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校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壤;
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 

诗人对新一年的到以平常心看待,不过由于四周环境都渲染着新年的气象,相信顿时让他心情也随之有所起伏,但是,很快的淡泊名利的诗人也很快意识到知足常乐的平常心,以一句“心平寿自常”来将自己的心态回归。万物一宇宙,人心何尝不是一宇宙?心态的自然回归,也何尝不是契合了“一元复始”的大观?



上世纪1985年,远离将近26年的《明天会更好》是全球华语流行乐坛史上最成功的公益单曲之一,由罗大佑作曲,罗大佑、张大春、许乃胜、李寿全、邱复生、张艾嘉、詹宏志等人共同作词,陈志远编曲,罗大佑、张艾嘉、李寿全出面邀集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约60位华语歌手共同录唱。
虽然是26年前的歌曲,但是却每每都会被人不厌其旧的拿来作为旧迎新的诠释,不单历久弥新,而且都能深入每个时代的人心。愿大家2011年,明天会更好!

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

面子书·离愁

近年来在网络上给人们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相信大部份的人都会说是Facebook。这个Facebook经由面世,给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带来了一济大激素,通过无远弗届,强而有力的网络搜寻功能,无论是自动搜索或是被动搜索,让失散数十年的老同学、老朋友再次的得到了联系。

Facebook的吸引力说来真的很奇怪,甚至可说是由网络发展以来,除了电邮之外,获得接受广大世人接受的一个网络载体。君不见Facebook上,上至国家元首、明星偶像、商界闻人、专业人士,下至少年学生,无不拥有自己的“面子书”。Facebook的华语也别译成“面子书”,可能是暗喻说现如今里没有面子书,就倍儿没面子了。

饮水思源,说到Facebook就的提一提其创始人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他生于1984年5月14日-)生于美国纽约州,是一位著名犹太裔。
 我个人觉得,他是自比尔盖茨( Bill" Gates )的“微软视窗”之后又一位在网络界掀起巨浪的菁英,然而令人称奇的是,这位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现年仅26岁,亦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年轻的亿万富翁,总资产达69亿美元。

个人认为,Facebook是综合了近年来网络上所盛行的各种网络载体趋势于一体,其中包括了相集,论坛(BBS),交友,聊天以及各种网络游戏等。特别符合网络“po”文化。而且更令人相当称奇的是Facebook的面世竟然能造成如此的轰动及广泛,相信这也是创始人始料未及的。

据传,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最初开发Facebook的概念是来自要与昔日毕业的同学联络和保持联系。姑且这个传言属不属实,就以这个单纯的想法却是能称得上是Facebook的最初的原点。


2010年12月,由于FACEBOOK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的成功,他被《时代杂志》选为当年的“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威风不凡。

Facebook的面世却是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提供了一个优良及便捷的平台,同时给人们在社交层面在造就了一个新的沟通方式。社会是由人群所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加强自然对整个大社会来说是正面的,人与人之间通过Facebook有了“再团聚”也让感情有了新的炫染及升华。

当今盛世的科技为人类造就了各式各样无与伦比的联系平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尽管彼此相隔千里,却能透过高超的通讯科技来的到犹如近在咫尺般的联系。然而具体的距离是拉近了,但是在情感的珍惜上可能却因为通讯与联系过于便捷而导致没有珍惜相聚,更别说在乎离别的情愁。

听收藏家马未都说,观看古人的生活时代,当时人们面对离别是特别的重视的,因为在各种通讯及联系匮乏的古代,人与人之间一旦离别,要再见面是很困难的。古诗之留有大量的描写离别的情感,可见离别在古人看来是多么的重视。

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衍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见这份情愁是有多愁了。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既然别意如此惆怅,今日盛世的你我更该感恩,并且善用所拥有的通讯联系。


  


2010年12月24日星期五

人的真善美

昨晚看了《早安总统》这部不错的韩国电影。电影分别叙述了大韩民国三个不同类似总统的故事,第一个是老老可爱传统派的总统;第二个是由帅帅的张东健饰演的帅气年轻总统;第三个是带着丈夫入主“青瓦台”的女总统。

三个不同类型的总统都在任期期间遇到难于抉择的事。但是,最后却全部都在内邸(青瓦台)的厨房得到了最好的答案,并且让他们都成为受人民敬仰的总统。

电影中,三个不同的总统都面临到相当难以抉择的情况,老总统面对200亿奖金与个人承诺的抉择;帅总统面对国家安危与个人捐献肾脏的难题;女总统面对自己的丈夫和被弹劾的危机。
但是最后,三人都听取了一个青瓦台厨房长的无意间的建议,而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老总统选择实现承诺,把200亿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地区做教育发展;
帅总统选择捐献自己的肾脏给一个性命垂危的病人;
女总统选择了自己常常给自己带来麻烦及面临被弹劾的傻丈夫。

三位总统的选择,其实都归于一个真理,那就是发挥仁爱之心,摈弃自私自利、手段、和城府,将人类的真善美发挥出来。一个让自己身边的人幸福的总统,才能令整个国家人民幸福。

人的真善美确实如此,而这份真善美是源自于上帝对我们每一子民所做的。我们从上帝里所感受到的是那仁爱、欢乐与平安。

2010年12月22日星期三

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

多年前,功夫巨星--李连杰,也是我最欣赏的演员之一拍了这部《霍元甲》,并声称是他武打电影的收山之作。当时血气方刚,看这部电影的主角最后竟然以死去收场,心理感觉不是滋味,觉得不好看。甚至看完之后还去翻找李连杰更早前的《精武英雄》看,自“导”续集,要霍元甲的徒弟陈真来给师傅报仇,打坏人一个片甲不留,让给自己的心理上所谓“好人要胜”的一个心态上的满足。

后来,在一个明星访谈节目(访问李连杰)中,听到他引用了武学三层境界的说法。
第一层:手中有剑,心中亦有剑。
人到这一层是很厉害了,不但有功夫底子,而心中以有杀气,好勇斗狠,血气方刚。

第二层: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到了这个层次,已经是高手的层次,练到这层次的人,已经不用动手(手中无剑)。因为单靠一个眼神或者说本身所散发出的无形杀气就能把敌人振住,甚至吓得屁滚尿流。

第三层,亦是最高的境界: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
这是武学的最高境界,表示手中心中的杀气全消,完全不带涙气,给人世间带来的是和平是善意。说得厉害些的是,能够感化别人,而不杀。

武这个字,自古就有学者分析为“止戈为武”,相信这也是当年仓颉造字时一早就看透了这一点
。武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平。


尤其是在近日来,看到同样是李连杰所饰演的首部非武打电影《海洋天堂》中的表现,其充满悲情和亲情的诠释,催人泪下。让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功夫李连杰,而是一个慈父李连杰。这是否就是所谓的“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之境界呢?

2010年12月21日星期二

收藏专家-马未都


马未都,汉族,1955年3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城,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他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开办私人博物馆收藏家)

马未都是我近年较为欣赏的名人之一,除了欣赏他能够一眼鉴定文物的历史年代和真伪之外,最令我钦佩的是他报读诗书,学富五车的脑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任何古诗文学的段落,他都能清楚的知道有关诗文的作者、诗名、朝代、出处、背景等,其精辟程度令人称羡不已。

欣赏马未都的原因是因为我自己也喜欢文物收藏,但是基于自己的资金有限,所以至今为止还没收藏到一件像样的。

《泗里街省华族史料集》

由已故余悦胜所编著的《泗里街省华族史料集》历经多年,终于面世。
日前,本州助理部长拿督邓伦奇、泗里街区国会议员陈冠勋以及砂华族文化协会会长拿督刘乃好为《泗里街省华族史料集》联合主持了推展仪式。



《泗里街省华族史料集》是已故砂华族文化协会副会长余悦胜遗作。他于数年前毅然兴起编著有关泗里街历史事迹的志愿,并召集成立泗省文化工委会进行收集及编撰,经过余悦胜先生多年来的收集及努力下,有关史料集总算编辑有成,并且原本达成出版的阶段。

但不幸的是,余悦胜在今年10月初,发生在泗里街芦勃路店屋大火意外中,因在现场英勇协助救火,劳累导致心脏病突发而去世,撒手人寰,未能见到其编著面世。

拿督邓伦奇与陈冠勋为完成余悦胜的遗志,通过接洽、联系有关单位,并联合资助编印,促使了《泗里街省华族史料集》成功出版,完成了余先生的遗志。

《泗里街华族史料集》是一本含有丰富珍贵的泗里街省史料集,同时有许多珍贵的历史相片,图文并茂,是有史以来首本专门撰写有关泗里街省历史的书籍。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唐装与旗袍 (捌)

汉服方面,倘若能够在日后获得极大的复兴及推广,那么其亦可以作为特殊礼仪仪式中的一个代表性服饰。在古代,汉服也分类为冕服(礼服)、常服、戎服、民服等。


一,礼服(冕服):专用于仪式或有组织的活动中,如释奠、祭天、婚礼、射礼、成人礼等等,由于服用场合的正规性,和仪式的纪律性。这类服服饰也是有着等级体系的。(注:上述所提及的一些礼仪,如释奠、祭天、射礼、成人礼等,在国内的华裔社会中自然没有获得太多的传承,但是亦可作为参考。)






二,常服:最为普遍,没有等级,只用于日常生活。当然,在民间,小规模的活动也可以当礼服用。


三,时装(民服):同样是以符合尚尚为主,保留汉服独特的元素,并加入时尚风格,以将汉服能不局限在特定的场合。
    

2010年12月10日星期五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唐装与旗袍 (柒)

传统与时尚的结合
提起传统,自认为是站在潮流尖端的人们常常则认为是老土、老旧,但是若是更深一层去解,
就能意会出,原来传统不但不老土,而且还很时尚特出。时尚常源自一种创意,而一个创意概念有时是出自于一种对一些事物的执着与坚守。

家喻户晓的国际动作巨星成龙大哥有句名言:我在任何国家都是穿唐装, 好让人一眼就认出我是中国人~!!! 不想被别人误认成韩国人或日本人~!! 我作为中国人感到很自豪~!!!


功夫皇帝李连杰

歌坛才子-王力宏

影帝刘德华
越来越多的国际、乐坛、体育界的名人巨星,无论是华籍或是非华籍都经常身穿唐装出席公开场面获得证明。

目前,唐装获得推广后,已经可以分出3类型来作为与现时代结合:


第一类:全面复古型
织锦缎、盘扣、刺绣等基本中装元素一应俱全,完全沿袭旧时的唐装样式。此类可在结婚喜庆或逢年过节时穿着。据了解,非华籍人士多钟情于这类,因为可以体味到地道的中华风情。

第二类:民族型
同属中式服装,更符合民族性的定义。这类服装在洋装中加入了中装元素,如中国文字或句,将现代面料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用料多以棉麻为主,这类唐装可作为休闲装。

第三类:时尚型
这类唐装与时尚贴近,保留唐装特有的原素下再加入现代感,传统线条加上现代的元素。以符合追求时尚的年轻人。


“矩阵”唐装

2010年12月3日星期五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唐装与旗袍 (陆)

推广唐装,复兴汉服
APEC各国首脑穿唐装 

不论是唐装或者是汉服,它们终究是一个象征华族传统服饰,尽管说“唐装”是改良式的满族服装,常年来被误解了为“唐装”,但是它多年来所承载的华族象征及使命是铁一般的事实,毕竟中国经过了清皇朝的统治后,满清文化也被中国及国际上默认为是华族的正规文化之一。

与其说两者中只能选其一来作为华族象征,还不如两全其美的两者兼纳,唐装可作为日常、
时尚或正式场合的服饰;汉服则可复兴后推广成为参加特殊礼仪仪式的服饰。其实在当中最为
重要的是,华族必须要重视、拥护、爱护、及推广这个宝贵的、有民族象征意义的传统服装。

曾经听过一句格言是这么说的:“如果要灭一个民族,就先灭其文化!”所以遗忘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可悲的,如果不重视自民族的传统服装,也就是不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那还指望谁来重视你的民族文化呢?     

 如今,不论我国国内还是国外,各民族在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行民族礼仪、或正式场合时都不厌其烦地穿上复杂的民族服饰款式,例如西式婚纱、日本和服、韩国韩服、印度纱丽、马来礼服、伊班希拉等。每个民族对自己的传统服饰都是如此的重视,身为华族的我们更加应该效仿这份精神。

不输日本和服吧 
贺年啦
  
在一个特殊的日子或场合,如果郑重地穿上特殊的、仅属于自己民族的礼服,是一种慎终追远、忆古思今、拉近我们与祖先距离,同时也是尊重自我民族文化的表现。或许很多人会说,唐装/汉服厚实束缚,不适合在我国炎热的天气;西装大衣、牛仔衣裤、毛衣长衫等不也是厚实束缚?为何还是许多人甘愿在大炎热天气穿呢?
   
笔者兄长旅游日本东京时,在地铁看见有三五成群身穿传统和服的少女,当时正处夏季,气温约30多度!但是这些妙龄日本少女却毫不介意的穿着那厚实且漂亮的传统和服。询问之后得知,原来在日本社会,各阶层都极为推广及鼓吹国民穿传统服饰,并且一些地方还鼓励国民每周至少穿一次传统服装。所以,在日本,经常都可以看到身穿传统服装在逛街的人群,而他们穿着传统服装逛街也不会惹来旁人“好奇”的眼光,象这样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取经的。

或许在复兴“汉服”的路的确是还需要相当多的时间让群众接受,但是“唐装”则是必须需要无庸至疑的已经在轨道上了,大家要做得就是给予支持就行。因为现今国内,华裔若是穿上唐装上街,虽为带一丁点另类,当却不足为奇,但是若是要穿“汉服”上街,尤其是男性,则须要相当大的勇气了。
   
其实,在这些年来,也有许多时尚服装界相中了象征中华的服装之魅力,而纷纷向“唐装”和“汉服”这板块来吸取灵感和加以改良,以至许多的时尚服装都能发现到“唐装”与“汉服”的元素。由此可见,“唐装”和“汉服”是能够进入时尚界分一杯羹的。
唐装旗袍可以性感
旗袍亦可婉约
汉服亦可很英武

 随着中国的撅起,中华文化在进年来受到国际上大力的认同和追捧,而身华族的我们更是应该对此而感到余有荣焉的,所以无论是推广唐装还是复兴汉服,这都是需要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来共同的以实际的行动来支持!

2010年11月28日星期日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唐装与旗袍 (伍)

旗袍
华族传统服装,除了唐装之外,还有一个专属女性的“旗袍”。旗袍是专门属女性衣着,其在本地受推广及拥护情况虽然会比唐装好一些,会被多数的华人女性所推崇,但是比起其他种族对他们自己传统服装的热衷,咱们华人在这一环显得还是相当的“有待进步”。

旗袍起源于满族服饰,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上海。 旗袍 为中国民国时期中国妇女开始穿着的一种带有传统风格的长衫。其式样从满族妇女的袍子改制而成,满族也称旗人,故称旗袍。

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特征,其特征为: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不过,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一种能很好体现女性曲线美的服装,用最中国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中国的服装“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华人女子身上,那种东西方审美观的完美结合、东方的神韵。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唐装与旗袍 (肆)

唐装

    “唐装”有两种解释,最自然合理的解释是“唐朝的服装”;另外一种比较牵强的解释是“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后一种说法的由来,有些“出口转内销”的味道,西方国家称“中华街”为“china town”英文发音很像“唐”于是译为“唐人街”,于是就把这些华人街的“唐人”所着的中式服装叫做“唐装”。

 
现在所谓的“唐装”其实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
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
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
和纽袢两部份组成。

东方美人与唐装
现如今的“唐装”,即是清末的中式着装风格的服装,这种服装事实上是满清马褂的延续与改良,属于满服的范畴,与“唐朝的服装”(汉服)在风格、款式上面并无丝毫相似之处。 

清皇朝的影响
康熙、雍正、乾隆,造就清皇朝强盛之三位皇帝

事实上,中国在经过了最后的帝制皇朝(清皇朝)的统治下,无可否认的是满清文化经过潜移默化后的今天也已经被认为是中国华人的正规传统文化了。目前绝大多数的国人都把这种源“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的满装马褂误认为是“唐朝的服装”。而有关“唐装”也获得国际社会上公认为象征中国人的服装,随着中国近年来的撅起腾飞,这款唐装获得了服装界相当大的推崇。华裔明星在公开场合上都经常身穿“唐装”亮相,其中最值得赞赏的尤为成龙大哥,无论在任何的大场合,总是看到他一线情愿的以华人自家的服饰唐装为主,让作为炎黄子孙的我极为感动,而这份热忱也为“唐装”在国际推广上推波助澜不少。

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唐装与旗袍 (叁)

汉服被遗忘的原因

汉族的这款式服饰制度自夏、商、周、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隋、唐、五代、宋、至明代(其中元代例外),3000多年来汉人服装的基本特征是没有大的该变。但是,一直300多年满清入主中原,建立大清皇朝后,汉族的服饰制度才崩溃。

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洲贵族统治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并以残酷的手段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这就是史称的“剃发易服”!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


 
当时孔子的后裔上书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请求保存孔府家服饰,说:“先圣为典礼之宗……定礼之大要莫于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来未曾变易……”,但却遭到多尔衮拒绝。 而今天的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非汉族传统的民族饰。

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辛亥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之后,由于人们的思想趋于西化,改穿西式服装,没有恢复汉服,所以这个传统服饰就一直的被搁置在一旁。
 
如今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一批华裔子孙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
中的优秀部分,终于又重新倡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
 
这些复兴汉服的志士们除了通过网上论坛网进行积极的推广之外,也通过各种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等传统活动来加以推广穿汉服运动。此外,这批志士们也在中国的历史浓厚的城市如北京、西安、四川、杭州、开封、苏州、扬州、沈阳、重庆、等古典文化古城,发起了穿汉服进行“成人礼”、“祭祀”等的传统礼仪活动,此外,最近还有受到更广大推崇的“汉服婚礼”,新人穿上隆重华丽的汉服,并效仿古制礼仪行婚礼,更是别开生面!让这些复兴穿汉服的活动获得了相当踊跃的响应,并且有更多的人加入了复兴汉服的运动!



这些复兴汉服者穿上汉民族服装,行民族传统礼仪,重新过上原汁原味的民族节日,藉此唤醒华人对汉民族服饰礼仪等传统文化的认识,恢复汉服作为汉族民族服饰的地位,恢复中华礼仪之邦的形象,使华人亲近华族文化,并传续文化血脉,由表及内,整合传统文化及民俗,倡导一种更具魅力、更有质量的生活方式,让中华传统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
网络上还有人提议中国汉服式的学士服


2010年11月21日星期日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唐装与旗袍 (贰)

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主要是指约公元前21世纪在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近4000年中,以华夏(汉后又称汉民族)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的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明朝,华夏(汉)民族所着的、具有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说起汉服,人们或许是一个问号,但是看过图后,人们就立刻明白了,那就是常在
中国古装电视剧中剧中演员所穿的古装。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华丽的汉服展现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看到这样的服饰,人们或许就会问:“这不就是日本服吗?为何说是汉服?”今天的华人,大多数都认为自己是汉族,可是很多人都至今还不知道自己的民族服装竟然是“汉服”。因为,人们至今只能看到这样类似款式的服饰是日本人穿的和服和朝鲜/韩国人穿的韩服,孰不知这些交领(Y字领)、右衽、深衣、以及襦裙的这些传统服装竟然是源自咱们历史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


汉服在历史中对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日本和服和韩国的韩服其实都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所产生的。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建筑工艺、律令制度等,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当时他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至今日本仍把刺绣等纺织品称为“吴服”,意为从中国的吴地(今江浙一带)传来的。初期和服为唐服翻版,之后的盛装十二单的外套华服也被称为“唐衣”(李氏朝鲜礼服外套也称为唐衣,虽然两者已经有了更多的民族特色)。和服虽由汉服发展而来,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到拥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依然保留汉服原有的影子。

日本和服

  
至于朝鲜/韩国的传统服装韩服则是在唐代时,新罗(朝鲜/韩国)与唐朝交往甚密,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李氏朝鲜中期之后韩服特别是女服朝高腰襦裙发展,同汉服区别逐渐增大,但官服,朝服,宫廷重要礼服仍一直保留较多汉服制度,并随汉服变化而变化,而现代韩服和汉服的主要不同之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也有对襟的(Y字领),而朝鲜服装的交领发展为小Y领;女服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

韩国传统韩服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唐装与旗袍 (壹)

几何时,华人的传统服装“汉服”被如今的炎黄子孙抛到九霄云外,看见偶有汉服领式(Y领式)的服装,误将之称为“日本服”,孰不知这其实是咱们华族真正的传统服饰。又曾几何时,在现代所公认象征华人服装的“唐装”,虽然所幸传承的下来,可是却常常沦落到只有在华人新年时才被少数拥护者穿起的民族服装?
中国儿童身穿汉服进行祭祀仪式。

我国是一个多元化种族的国家,每个种族都拥有着各自的传统服装,并且各自拥护着,但在许多现实情况下可以看得出,在拥护和支持传统服装一环上,国内的华族对自家的传统服装之热忱显得相当的不热衷。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却不多。”
华族是一个幸运的一个民族,因拥有者许多其他民族望尘莫及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但是至今有许多华族都把这些宝贵的优良遗产给遗弃了,尤其是传统服装。

美丽的中国女生穿汉服在公园玩传统游戏。

现今的“唐装”往往被年轻的华族子女们称之为“老土”、“老人装”、“阿婆装”(旗袍)等等,而不愿意穿它。唐装如今常常只是在农历新年时,才被一小部份的人穿起来应应节,又或者在出席某些有关华族文化活动时,偶尔会看到少数的大人有穿唐装登场。本地的华人对穿自己的传统服装的统一和普遍指数还是相当低此外,令笔者汗颜的是在不少活动场面上,一些华族男女还宁愿穿其他种族的的传统服装,而不穿自己华族原有的传统服装,让人看了心里甚是不是滋味。反而这唐装反而常常被其他友族或西方人的人士所钟爱,在一些特殊场面能看到这些象征
华族的传统服装穿在他们的身上,相反身为华族者,却没有好好的维护起自己的传统服装,说起来相当的讽刺。这些拥有现代化的“唐装”都遭遇如此的命运,更别说是更冷门、被华族所遗忘将近年的“汉服”了!

老外也尝试穿汉服

令笔者深感不解的是为何“唐装”总常被冠上老、旧、土的意识;而忽略了“唐装的美、端、华部份。事实上,“唐装”所蕴涵的魅力是极大的,它包含民族的骄傲、尊严与智慧的象征,因为“唐装”在目前来说,是国际上唯一能表现及象征华的服饰。

中国学生身穿汉服进行传统的行酒礼。


汉族,这个又被称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它的名字“华”便是来自她美丽的服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然而,时至今日,就是造这个服饰的民族,却成了把自己民族服装遗忘,甚至抛弃甚远的民族。 有许多华人竟然对汉服一无所知,这样情况荡漾着浓烈的讽刺意味 !

事实上,华族的传统服装为“汉服”。日前在报章上看到一篇“地铁惊现汉服男子”报导,让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又一心拥护中华传统服装的笔者看了相当之感触,但又感慨。感触的是这名子所持有维护中华传统服饰,愿意将被大家遗忘数百年的传统汉服再穿上,踏实的实践了复兴汉服运动;感慨的是该名汉服男子身边的群众那些冷眼笑看、视之为奇的眼神,再加上报导标题所用的“惊现”一词,让笔看了,心里还是觉得“复兴汉服运动”的路还相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