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星期二

三国吕布

 
提及吕布,稍微对三国演义有所了解的都知道这名超级战将!就没有读过
三国或电影的人,在玩电脑游戏中也会看到这个名字!吕布这个名字在三国
中应该如雷贯耳!
 
三国故事之中有忠义的英雄豪杰、虎胆龙威的悍将、雄才大略的枭雄;
吕布,在三国之中算是被公认为武功最强的一个悍将,虽不能称是“三国无敌”,
但是其绝对是名超级猛将!
 
证实吕布武功超强的应该就是出现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的“三英战吕布”
的情节,三英就是鼎鼎大名的刘备、关羽和张飞兄弟三人合力战吕布!结果
只打个平手!刘备的武功在三国众战将中,可能是比较低一些,但是关羽和
张飞可够强了吧?一个可以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杀叫嚣猛将;一个大喝一
声可以把人吓死。
 
可是刘关张三人合起来却只能与吕布打个平手!如此可见吕布的武功只高,
绝对可堪称“三国最强”!
 
但是,吕布虽是三国最强,可是其见利忘义,寡情负恩的本性,却让他在三国
中成为了被众英雄所不齿的三姓家奴! 
 
 
*文转载 
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认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待他不薄,倚为股肱。
然而,吕布见利忘义,寡情负恩。
 
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
便令吕布动了心,杀了丁原,取其首级,投降董卓,拜为义父。
 
天下第一好汉卖身投靠,使奸贼董卓如虎添翼,更加飞扬跋扈起来。 

为诛灭董卓,司徒王允抓住这对父子同样好色的特点,设下连环计,将歌伎貂蝉
同时许给董卓和吕布,使父子两人陷入争夺美女的圈套。“风仪亭”一折,父子的
矛盾加深了。
 
董卓无情,竟向吕布掷戟。而这个吕布,为了一名歌伎,也不惜与义父反目,
杀了董卓,夺回貂蝉。

《三国演义》是一部讲仁义的书,刘、关、张是作家罗贯中极力歌颂的仁义的
化身。而吕布,却是袅情绝义、毫无主见的武夫,是刘、关、张的对立面,
作家极力鞭挞的人物。
 
书中,吕布多次被骂为“三姓家奴”。在讲究忠孝仁义、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会,
这是最为人不齿的事。三英战吕布时,张飞挺着丈八蛇矛,飞马大战
 
大喝:“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
 
这是对吕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 

纵观历史,最痛恨那类有钱便是爹,有奶便是娘的人,斥责为“三姓家奴”。
对那些毫无操守、随意受权势支配、没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人,百姓也形容为
“三姓家奴”。
 
中华传统价值观均以忠义为魁!所以尽管吕布的武功有多强,始终没有得到
任何美名,甚至得不到好下场!
 
“忠义”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传统价值观!但是随着时代的聚变,
世风日下,传统价值观的崩溃下,相信很多人都会对吕布有新的看法和评价!
因为在吕布身上找到的见利忘义,寡情负恩,见异思迁等价值观已经是现代人
最为普遍的价值观! 
 
这个情况让人无奈的问,是吕布生错了时代?还是现时代的人格价值观在败坏? 

2011年6月26日星期日

中国人的五福

青花五福碗

前一阵子看了《收藏马未都》在“伦理纲常话五伦”的一期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节目中所强调的三纲五伦,而是在古玩门诊中,在鉴定一个立粉“五福”碗时所提到“五福”时,让我有新的认知。
五福图

华人常说的“五福临门”,是否到底知不知道所谓的五福是哪五福呢?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五福的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五福捧寿图

由此可见,老祖宗们一身所追求的一种完美人生之概括。

现如今,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临门”这个成语,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种福。至于福临门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五福中的第一福是“长寿”,显示出生命比任何事物都重要,唯有活着才能去做一切事物;第二福是“富贵”,其实所谓的富贵不只是局限于财富的丰富,同时也包括精神上的富足;第三福为“康宁”,人要有健康和安宁才能享有自己的福份,不然一切的只是虚谈;第四福是“有德”,人要有德才能有正确的心态来面对自己和人生,如果人无德,一再的让恶念、邪念、贪嗔痴等欲望无尽的侵蚀自己,那么尽管有长寿、万贯家财、康宁,对他来说也是不足,心理若是没有平衡,看任何事都会不平衡。

第五福是“善终”,事实上,当我知道第五德是指“善终”时,起先还有点不相信。认为总是万般忌讳的华人,怎么会将善终列为福气之中,但是认真的思考下,焕然大悟。不错,每个人总是免不了生老病死的阶段,任何的生命都有终点的时候,这时就要有一个好的终点,才算是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最美的句点。

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端午节后忆屈原

端午节,已经过了两天了,不过看到自己的不落阁一直在空着,所以就写下端午节后忆屈原的段子了。

相信很多对中华历史有稍微一点认识的人都知道屈原这位历史伟人。以我个人最早对屈原的认知是,他是位爱国诗人,由于多次劝谏王不果,因而悲愤投江自尽,人们为了保护屈原的身体,就将米饭裹着竹叶丢下河中,让鱼虾吃饱,不去破坏屈原的身体;同时,也在江上驱舟并且击鼓,以惊吓河鱼......这些事情后来就演变成端午节重要的习俗了。
我当时年纪小,每逢端午节只记得粽子和屈原,但是其中真正深刻的意义,是知之甚少的。

长大后,再加上资讯的发达,网络一个键盘,一点鼠标,包罗万有的资料在刹那间涌来。
百度资料如下: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虽然知道屈原是个诗人,但是说老实话,我一直以来都没有真正的去品味屈原的任何一诗一词。直到端午节那天,看了《湖南卫视》的端午节特别节目《端王赋》。其中有提到了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

屈原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

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在上述所说的: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发人省思,以字面的意思是沧浪的河水清澈,可以用来清洗帽子;
沧浪的河水污浊,我也可以用来洗脚。

心系国情,忧国忧民是屈原的爱国表现,可惜其爱国却不被重视,绝望之际,最后落得悲愤投江。屈原投江的表现无疑凸显出其激烈的性格,尤其他有是出身贵族(在没有深刻了解屈原前,个人还以为他出身贫寒,身份卑微,所以其谏言才没有得到王听纳),照理说,他确实可以像渔夫所说的,凡事事不关己,糊里糊涂的享受着过活。

但是,壮怀激烈的他不愿如此,最后选择了投身沧浪之水,让自己永远埋没,亦让沧浪之水为其洗濯其冤屈......

如今,端午节很大的程度上是以纪念屈原为重,其中所强调的爱国之精神更是着重的被强调。

2011年4月24日星期日

元青花


当今世上,在古玩界一提起元青花,那是了不得的!真正可称得上是价值连城的文明璀璨之宝物!2005年7月12 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2公吨的黄金。这个罐子高27.5公分,腹径 为33公分,一共20来斤重,但是它的价值却等于2公吨黄金!这就是国际社会给予中国元青花最直接的认可与价值!目前,世界上收藏最多元青花完整重器的是土耳其托普卡比宫。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之所以创下天价,马未都也表示出多个看法。
第一,是它的题材决定的。瓷器题材很少有故事情节,过去中国人画画也很少画带有情节的画,都是《观瀑图》、《花鸟图》, 不画情节。画出情节的画,都是国宝,比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鬼谷下山”是著名的历史军事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诸侯纷起,涌现出很多著 名的军事人物。王翊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军事奇才,号称“鬼谷子”,大名鼎鼎的孙膑(孙子)就是他的徒弟。当时燕国和齐国交战,孙膑是齐国这头儿的,被燕国 俘虏了。齐国就求他的师父鬼谷子下山救徒。这青花罐画的就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 


第二,元青花开中国陶瓷装饰的一个先河。在它之前,瓷器的装饰都不这么强烈。鬼谷下山罐的颜色、画艺、质量,今天看都是登峰造极的水准,永不过时。
    第三,就是这个罐子的传奇色彩。民国时期,一个住在北京东郊民巷的荷兰军官,在 1913年到1923年之间,无意中买了这个鬼谷下山罐。这个荷兰军官是使节护卫军的一个司令,按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保安队长。他买了这个罐子后带回国, 在他们家阁楼上搁了将近一百年。上世纪70年代,佳士得的专家去看过,当时因为研究不深,大家认为它是明朝的罐子,出价几千块钱,这家人没卖。2005年 专家再次来看,发现它是一个元青花,于是把它隆重地请出来拍卖,最后卖了这么高的一个价格。在卖之前,这罐子一直在他们家装CD。

  收藏专家马未都曾经说过,元青花有多个迷,其中有为何以蓝色纹饰、突然成熟、造型硕大等
 以下转载于马未都说收藏之文段:

元青花之谜——蓝色纹饰

青花的创烧有宋代创烧说和唐代创烧说,但地点都不是景德镇,与景德镇没有传承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而且到目前为止,未见完整器,都是一些残片,这些残片的胎质跟景德镇的胎质完全不一样。
元青花有很多谜。第一个谜就是它为什么是蓝色的。首先,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 文化的影响。波斯的工艺提倡繁缛,与宋的追求完全不一样。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中 亚、西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带来了西域的文化。
元朝建立以后,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识分子、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元代的各类文献中,都将这种东来的穆斯林统称为“回回人”。历史上伊斯兰国家的贸易能力都非常强,愿意跟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南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中有这 样的记载:“鞑人初始草昧,百工之事,无人而有……后灭回回,始有物产,始有工匠,始有器械,盖回回百工技艺极精,攻城之具尤精。”鞑人,是一种蔑称,就 是元人一开始什么都不懂,没有工艺,自从灭了“回回”以后,把工匠、器械都带回来,就慢慢发达了。
 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的建筑。 

元青花之谜——突然成熟
    第二个谜就是它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一出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没有小苗。过去任何一个窑口的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出现于元代的中晚期,受波斯 的影响,原材料和工艺都是从波斯输入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大量北方工匠南迁。北方工匠绘画能力都比较强,比如磁州窑就是以绘画为主。工匠到了南方 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这么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就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 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至今从学术角度上讲,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元青花之谜——题材众多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为什么题材众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有花卉、鱼藻、翎毛走兽、龙凤、人物,什么都画。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致都是花卉、翎毛走兽、龙凤,后期出现了大量戏剧故事,画人物。
    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愿意画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拿下江山之前,长时间驻扎于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的关注,人物纹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元青花之谜——造型硕大
    第四个谜就是元青花大器特别多,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
    元青花大器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比 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喝酒用的,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 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 六千场。”我能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是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啊。我们说过,元代开始就有蒸馏酒了,度数开始提高了,但就用这 杯子,要喝蒸馏酒也够呛。

 *本文摘自《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

2011年4月19日星期二

刺客之刺

刺客是世间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太史公在《史记》中也特别为刺客们写了《刺客列传》,武侠小说关于刺客更让人感到心惊肉跳。


李白的《侠客行》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鲜明地刻画了这一神秘人物的特色。纵览中国的历史长河,刺客们竟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韩非子是个知识分子,坚持要用法的观念来治理国家,他对这些动不动就藐视国家法律的刺客们深感头痛,在他的著作里老实不客气地批评说:侠以武犯禁。


中国历史中,最为著名的刺客莫过于荆轲
荆轲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失败被杀。荆轲其人典故被收录在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 ·第二十六》之中。

荆轲刺秦虽然失败告终但是却成了中国刺客界的始祖,在往后的历史长河之中,历朝历代贵为天子 无不惧怕刺客的行刺。

历史上被行刺身亡的知名人物。

朴正熙、金九、原敬、源实朝、伊藤博文、坂本龙马、犬养毅、高桥是清、拉菲克·哈里里、山本五十六、恺撒、拉宾、肯尼迪、林肯、马丁·路德·金、甘地、约翰·列侬、张作霖等。




其中有恶名昭彰的邪恶政治狂魔也有正义之士,但是他们的生命都终极在刺客之手。所以,无论任何人,活着始终还是胜者!

2011年3月13日星期日

地之震怒·海之狂啸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海啸(tsunami)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巨大岩体塌陷和滑坡等导致的海水长周期波动,能造成近岸海面大幅度涨落。Tsunami一词源于日语“津波”,表示“海港内的波”,国际上在1963 已采纳这名称描述此自然现象。

对于地震较深的印象开始于 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随着是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到今年几天前的云南地震,然后到日本的8.9级大地震。这些世纪地震一次比一次来的大,级数也一次比一次震得强,造成损失的生命更是不计其数。

对海啸最深的印象,就是在2004年12月26日的南亚大海啸,这个海啸席卷了整个南亚地区的国家,当时就连马来西亚也受到波及。犹记得当天,远在万万里以外马来西亚的砂拉越的泗里街市区竟然出现了涨水的奇景,回想起还历历在目。该场海啸残忍的席卷了估计20万条生命,所到之处均生灵涂地!

日本地震后引发海啸,当晚观看卫星电视,看到了巨大的海浪"奔腾"在陆地上,陆地上汽车好像玩具车一样被全部冲走,如此惊心动魄的画面,实在不敢想相信只会发生在电影中的情景,竟然发生在了现实!

这些历历在目的自然灾害发生之频繁到底是意味着什么呢?是自然界对人类的震怒、狂啸?地震、海啸,。在当初命名时的字意上就表明了。地震~大地之震怒;海啸~大海之狂啸!在此之时就有许多人开始担心害怕,并把电影《2012》世界末日与这些灾害现象划上了等号。

圣经是上帝默示的,其圣经中最后一书《启示录》中也确实的描述了世界末日,即是耶稣再来,Armageddon大决战,大审判等,然而若是单凭近年来所发生的天灾来说,事实上还距离启示录说预言的相差甚远!


圣经《启示录》一书中依序以七印、七号角和七碗来象征末日的灾害,而且其中所描述的灾害之恐怖、可怕和惊颤程度,其对世界及人类的毁灭程度是远远超出人类说能想象的。

所以啊,看到了这些接二连三的天灾,就认为2012就世界末日的谬论者,可以说的是,离这个阶段还早~还有更可怕的还没发生。





2011年3月6日星期日

兴也太后,衰也太后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皇朝-清朝(1636年-1912年;1616年建立;1644年-1912年为全中国政权)。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王朝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并称帝。1644年,清军由明朝将领吴三桂引领入关,打败李自成的顺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并迁都北京,清朝从此取代明朝成为实质统治者。

清朝到了康熙、雍正、乾隆时是中国帝制以来最为强盛朝代,但是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是,整个清朝竟然有着“兴也太后,衰也太后”的 宿命!

兴清朝之太后,孝庄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的生母。本为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

事实上,孝庄太后辅佐三朝皇帝,皇太极、顺治及康熙,在振兴清朝入关后,定都北京,巩固清朝政权有着极大的贡献。她礼遇汉人,吸取金、蒙古之教训,并对西方知识极为尊重,这个态度尤其对康熙帝起极大之启蒙作用,引导了康熙成为一代明君。

各朝各代,开国前几个皇帝往往是奠定一个朝代日后长短,而清朝开国之初,就是因为孝庄,以灵巧的手段确保了福临(顺治皇帝)登位,才确保了后来的康雍乾三帝的接连强盛。因为,起初皇太极死时,生前未指定继承人,遂出现争夺最高领导权的纷争。当时正处开国之初,领导出现纷争是导致迅速败亡的最大成因,孝庄看到这点,所以当时孝庄以灵活巧妙的手段,使福临继位。避免多尔衮、豪格两强相争带来的灾害。 奠定了清朝开国之初的兴旺之基。

衰清朝之太后,慈禧皇太后。

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叶赫那拉氏,名杏贞。出身于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一个官宦世家。清文宗咸丰皇帝的妃子,清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分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为期仅次于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生前,外人有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那拉太后」、「西太后」等称之者;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

在历史上慈禧的负面评价占多,性格残酷,奢侈、挥霍、霸权、性格、多变等,她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当年咸丰皇帝驾崩后,便联合恭亲王奕訢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繫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成也太后,败也太后。太后是皇帝的母亲,中国自古以孝治天下,故此太后自然也成为了一国之君的成败因素之一 。不过,追根究底,慈禧被称为大清之衰源是不能完全苟同的。毕竟当时中国在内有贪污腐败,外有列强侵占的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其不得不采取酷制,虽为慈禧,当时也不得不撇开慈,嬉笑,以残酷、冷漠之姿态面对。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繫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至于她反对维新运动,不少史学家认为那是明智之举,因为百日維新改革速度過快,根本只是一場闹剧,不可能成功。